首页 > 资讯 > 综合 > 正文

四川资中王氏后人巧用祖训 助推乡村治理|天府好家规

2023-08-07 22:35:52来源:腾讯网  

封面新闻记者 贾娇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通往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铁佛镇柏龙村办公室的公路上,有一块印着“电子商务淘宝村”的牌子格外显眼,与枝头累累的血橙相互呼应。

看着眼前这番景象,柏龙村党支部书记王煌显感慨不已,资中县是“中国血橙之乡”,而柏龙村被誉为“资中血橙第一村”。“村里60%左右的村民都是王氏族人,作为柏龙村的支柱产业,血橙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发展活力,去年网络销售血橙达180多万斤,这也跟家族文化有很大的关联。”

王煌显

数百年来,以“家规当法,家法当守,耕读当务,勤俭当记,族谊当敦,嫁娶当慎,教子宜严,贫穷宜守,富贵宜谦,宗族当亲,祭祀宜诚,谱牒宜重”为内容的“王氏祖训”一直在村内传承。

作为王氏后人,王煌显则把从祖训中领悟到的修身齐家秘诀,创新运用到乡村治理工作中,引导村民崇德向善、团结互助。日前,在王煌显的带领下,封面新闻记者走进王家祠,听他讲述一支客家家族入川的历史及王氏祖训传承背后的故事。

王家祠凝众志

见证家族历史

从空中俯瞰,王家祠堂呈四合院布局,村道从祠堂背后经过,犹如玉带缠腰。

王家祠航拍

推门而入,即是门厅,门厅上为戏楼。戏台正面是祠堂正厅,正厅墙壁上尚有“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四个现代化”等标语。1957年到1997年,祠堂被改造成柏龙村小学,这行大字正是当年作为学校的明证。

王煌显介绍,祠堂建于嘉庆二十四年。据族谱记载,这支王氏发源于中原,先后居于山西、江西,元明时曾居福建武平,明初永乐年间分流时,迁居广东平远县石镇乡松源桥、中村、小柘一带,从此繁衍生息,族人日众,遍布今五华、兴宁、平远县。

从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到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王氏“运”字辈堂兄堂弟,如王明运、王定运、王连运等可查证者30余位携家带口,迤逦踏上入川之路。王氏后人口头相传,上川者120多户,开创了客家人入川史上的家族人数之最。

祠堂正厅

王氏族人来到四川,主要落业在资中、资阳、内江、仁寿,后更有远迁到荣县、宜宾、犍为、乐山、峨眉等地的。而以资中铁佛镇王家岩为中心,辐射周边罗泉镇、龙结镇等,今之后人,当以万计。

“家规当法,家法当守,耕读当务,勤俭当记,族谊当敦,嫁娶当慎,教子宜严,贫穷宜守,富贵宜谦,宗族当亲,祭祀宜诚,谱牒宜重。”在祠堂内,王煌显向记者介绍了王氏祖训,简短的48个字,凝聚着王氏老祖宗的智慧,饱含着他们对后人的期待,影响着王家一代又一代人。

随着历史的变迁,如今王家祠已经不复当年盛况。王煌显告诉封面新闻记者,每年都有来自各地的王氏族人齐聚祠堂祭拜先祖,并学习王氏族规祖训。在王氏族人心中,这也是他们为人处世的准则。

传承祖训文化

助推乡村治理

王氏祖训

从王家祠出来,王煌显邀请记者去看看村里的血橙。“现在是血橙果实膨大的阶段,村上种植血橙面积有2800多亩,预计今年产量800万斤到1000万斤,现在村里电商发展已比较成熟,销售是不愁的。”

而在2014年,王煌显刚回到村上任副主任时,当年全村收血橙600多万斤,批发价仅几毛钱一斤。“看到血橙卖不出去,好心痛。”多年后回忆起来,王煌显仍历历在目,“回村之前我恰恰是从事水果销售行业,我就提出了要让村里的血橙‘走出去’的想法。”

这一想法与村两委班子成员不谋而合。2014年,柏龙村开通网络销售平台。

“卖出去了,卖出去了。”王煌显至今还记得在网上卖出第一单血橙的喜悦,“是卖到贵州,卖了78元,晚上10点过我跟班子成员打电话时,大家都很高兴。”

血橙通过网络“走出去”了,柏龙村又遇上新的困难。王煌显回忆道,当时村上路不通,血橙放久了又要坏掉。“我们真的是不计成本在做这个事,但是我们还是坚持下来了,做了很多探索,不仅解决了运输问题,也破解了血橙运输的损坏问题。”

王煌显告诉记者,电商在柏龙村真正发展起来,是在2016年。“村里有60%左右的村民都是王氏族人,家家户户都种植有血橙,我们便发动在外的村民一起参与进来,这也是我们成功的秘籍。”

那一年,村上统一制作宣传文案,请在外的村民大量转发,许多从村里走出去的年轻人十分支持。“那一年在网上就卖了10多万件,直到现在为止,每年都能通过网络销售近20万件,销售额1000万元左右。”

王煌显认为,村民们团结一心、互帮互助起到了很大作用。“其实老百姓内心深处是有这种文化的,关键在于唤起群众心中的文化共鸣点,注重传播正能量,形成团结互助、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不管矛盾纠纷调节、公益事业的推进都有益。”

关键词:

责任编辑:hnmd003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