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综合 > 正文

“等我死后无论你看见什么,都不要吱声!”河北一母亲叮嘱儿子道|张翠萍|侵略者|河北省|游击队员|开国中将

2023-06-08 10:45:24来源:个人图书馆-bulaolindtsg  

“等我死后,无论你看见什么,都不要吱声。”1982年,河北农村妇女张翠萍临终前,再三叮嘱儿子朱海清。


(资料图)

“你的父母都是抗日英雄!”听着找上门来的老革命战士李运昌的话,年过半百的河北农民朱海清,捧着母亲的遗留下来的大量借条,激动的说不出话。

“我的父母亲是抗日英雄?她们怎么什么都不告诉我?”朱海清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将由老革命战士李运昌慢慢讲述。

原来,朱海清的父亲朱殿昆和母亲张翠萍,都是地地道道的河北农民,一家人憨厚老实、自力更生,在村里的日子也算过的不错。

不过,这样的幸福安稳日子并没有过多久,朱殿昆一家人的生活就因为日军侵略者的到来,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彼时,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大地上烧杀抢掠,为非作歹,老朱家所在的村子也受到了什么侵略者的迫害,全村人对于这些不受欢迎的侵略者,是憋了一肚子的火,朱家自然也不例外。

怀着对祖国的爱和对全民族抗战事业的决心,朱殿昆这样的农民虽然不是正规军人,却也经常同村里人一起帮助当地游击队,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协助抗日大业。

有一次,朱殿昆远远发现一伙日军正在朝自己走来,眼看跑步是来不及了,他顺势钻进身旁的草垛之中,想等侵略者离开逃回家。

但是令他万万想不到的是,侵略者在他附近就停了下来,同时从车上押下来一个俘虏,随军的翻译官对俘虏进行了审问。

不听不要紧,这一听让老朱吓了一跳,原来这个俘虏之前是一名游击队队员,通过翻译关于游击队员的交流,老朱大概清楚了内容。

“他们知道了游击队的根据地在哪,明天就要去围山剿灭!”朱殿昆顿时心惊肉跳,等到日军离开,他火速跑回了家。

进门后向妻子张翠萍细说了之前听到的事情。两人一合计,这件事情太过重要,一定要连夜上山告诉游击队员,让他们躲起来。

就这样,朱殿昆趁天黑就朝着山上走,希望躲过侵略者的监视,可是偏偏不凑巧,侵略者正在进行搜山!

“我现在不上山告诉游击队,就晚了,为了民族国家我豁出去了!”朱殿昆心里暗自下定决心,加快脚步飞奔上山。

可是老朱的身影还是被侵略者所发现,他们朝着老朱喊叫,那老朱没有放下脚步的意思,就开了枪。

不幸的事情发生了,朱殿昆中枪到地,鲜血不止,两眼一黑就这样光荣牺牲了。但是朱殿昆没有白白牺牲,山上的枪响迅速引起了游击队员的注意,他们发现日军的行踪,火速进行了撤离。

第二天张翠萍看丈夫没有回来,挺着大肚子上山寻找游击队和丈夫,这时游击队员才知道,原来昨天的枪响是因为朱殿昆替他们打了掩护。

知道了丈夫的死,张翠萍悲痛欲绝,但是一想到丈夫是为了国家民族而牺牲,她咬咬牙,把眼泪吞到肚子里,决心要继承丈夫的抗日精神。

作为一个带着刚出生孩子想妇女,张翠萍不能去前线杀敌,就在后方替游击队员做好后勤工作。

制作干粮、缝草鞋、补衣服,有一份力出一份力,张翠萍用自己的行动支持着中华民族的抗日事业。

面对侵略者的封锁行动,山上的游击队员缺少粮食,张翠萍就带头为游击队员筹粮,在她和众多父老乡亲的努力下,整整筹集了3000斤粮食,秘密输送给了战士们。

面对这么多的粮食,负责人李运昌提出要向张翠萍打一个借条。

“这是支持抗战事业的,我们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需要什么借条呢?”张翠萍一万个不同意。但是在了解了队伍有这样的纪律后,也就勉为其难的收下了借条。

正是有张翠萍等一众百姓的支持,抗战事业最终获得了胜利。张翠萍也带着自己的孩子朱海清,平平淡淡地继续在河北老家生活。对于自己与丈夫过往的抗日功绩,她闭口不谈,没有向更多的人说起。

新中国成立后,有关部门向社会宣告,以前有部队借条的人可以向政府申请还款,但是张翠萍没有这么做,她从来没有把借条当真过,她认为支持抗日是自己的份内之事。

一直到1982年,张翠萍老人去世,他的儿子朱海清才在母亲的遗物中翻到了这些已经发黄破旧的借条。

这件事被邻里争相传播,当年的游击队负责人李运昌老战士,才找到了这里,对着朱海清讲述了张翠萍与朱殿昆的光荣事迹。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在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时期,有着多少个像张翠萍一家一样的家庭,为了民族大业甘愿付出一切,在事情结束后也不求回报。

这样的民间英雄值得我们铭记,她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关键词:

责任编辑:hnmd003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