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综合 > 正文

巴里坤草原保护“三部曲” 全球消息

2023-06-05 10:14:14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两山”理念的新疆实践】

夏日的巴里坤草原水草丰茂,与远处的雪山、蓝天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5月31日无人机摄)。钟卫亮 摄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魏永贵


(相关资料图)

5月的巴里坤草原,草长莺飞,生机盎然。巴里坤湖岸边,如茵绿草铺向远山,成群的牛羊散落在草原上,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牧区风光图。

巴里坤草原可利用草场面积2800余万亩。曾经一段时间,随着全球气候转暖,巴里坤草原冬季降雪连年偏少,使得巴里坤草原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土壤出现盐渍化,草场开始退化。同时,一度存在的过度放牧和规模化农业开发现象,更加剧了这一趋势。

巴里坤草原是东天山的重要生态屏障。近年来,在国家和自治区及哈密市支持帮助下,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在草原生态修复工作中抓好三件事、写好“三部曲”,从根本上扭转了草原退化趋势,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打下了牢固基础。

生态奖补 一举多得

“去年,我领到了2.6万多元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金。”5月25日,谈起巴里坤草原生态保护,牧民阿热勒拜克·托力恒说。

阿热勒拜克是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八墙子乡阿格喜沃巴村人,2018年,他申请了3万元小额贷款,在村里开起了一家饲料加工厂,每年有七八万元收入。他说:“用秸秆等加工饲料,能够减轻草场放牧的压力,也算是为保护草原生态出了力。”

八墙子乡有1500多名牧民,年年都能如期领取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金。

这笔补助奖励金分为草场禁牧补助和草畜平衡奖励两个项目。在中央和自治区财政支持下,巴里坤草原第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2011年起实施,为期5年;2021年起进入了第三轮实施期。

“政策的实施,带动农牧民增强了保护草原生态的意识,巴里坤草原牧区生态、生产、生活在保护中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有力促进了牧区的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林业和草原局党组副书记、局长温斌说,2022年,巴里坤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面积达1826.86万亩,补助资金5841.15万元。

生态奖补,一举多得。巴里坤是畜牧大县,草原畜牧业是牧民增收的主要产业。在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之前,草原利用强度逐年加大,草畜不平衡问题日益突出,草原生态状况不容乐观。经测算,巴里坤草原夏牧场有123万亩,利用时间90天左右;春秋牧场有708万亩,利用时间175天左右;冬牧场有1095万亩,利用时间100天左右;全年牧场有54万亩,另有打草地18万亩。其中,春秋牧场、夏牧场是巴里坤畜牧业发展“主阵地”,但重复利用、高强度利用状况突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后,牧场通过季节性休牧、轮牧、减畜,初步实现草畜平衡,得以休养生息。

“在政策引领下,禁牧封育和草畜平衡得到了牧民的拥护,有力推动了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温斌说,冷季舍饲、暖季放牧,减牧不减收、小畜换大畜、集约化生产,成为牧区经济发展新气象。

重点治理 大湖新生

巴里坤湖古称蒲类海,历史上曾是一个烟波浩渺、面积800多平方公里的大湖。岁月变迁,随着降水量减少和湖边人烟日益繁盛,注入湖中的水量不断减少,湖面曾一度萎缩至37平方公里。

湖水滋养着草原,草原反哺着湖泊。近年来,在巴里坤草原生态治理与恢复中,自治区和哈密市及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都把巴里坤湖的生态治理作为核心和重点,采取有力措施,令巴里坤湖得到了新生。

早在2005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将巴里坤湖列入“东天山生态功能区重要地区”,采取措施保护巴里坤湖生态环境,使一度萎缩的湖水面积稳步恢复。

2011年5月,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批准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湿地保护条例》,巴里坤湖及其湿地的生态保护工作得到了法律支持;2017年出台《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化工区产能退出工作方案》,随后巴里坤湖周边6家芒硝生产企业关停退出。巴里坤又投入1.1亿元对湖区周边草场约150万吨废渣进行处理。

“原先堆积废渣的地方全部覆土播草,如今已成了碧绿的草场。”温斌说,2019年,县里把巴里坤湖湿地、高家湖湿地以及其他零星湿地连片统一保护,统称巴里坤湿地,保护面积扩展到134万亩。

湿地生态保护,水是关键。2019年,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对污水处理厂进行提标改造,出水水质标准由《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提高到一级A。每年,有百万立方米处理后的水输往湿地,用于数万亩退化草原的饲草补播改良工程。

经过多年的治理,巴里坤湖湖水面积不断扩大,目前已超过了100平方公里。今年4月,以巴里坤湖为中心,数千只蓑羽鹤迁徙至巴里坤草原,沉寂了整个冬季的草原迎来了候鸟回归的高峰。

湖区治理带动草原生态恢复,美丽的草原成为巴里坤牧民增收致富的大舞台。在巴里坤湖景区卡子湖观景点,环湖公路、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木栈道、观景台一应俱全,吸引着大批游客到来,带动了附近200多名牧民就业创业。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海子沿乡尖山子村村民阿达里·芒力克在景区开了一家饭馆,旅游旺季时饭馆内一桌难求。他说:“水清草绿,游客变多了,我们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好。”

保护草原 人人参与

初夏时节,东天山上白雪皑皑;山下的巴里坤草原鸟语花香,一片青绿。

穿越东天山北坡的G575线,在山腹中打通了往返两条隧道,让哈密市伊州区至巴里坤的通车时长缩短了一个半小时。在隧道外两公里处,人们会经常看见野生马鹿悠闲觅食。

在公路建设过程中,为了保护草原,承担施工任务的中交一公局桥隧工程有限公司新疆G575线巴哈公路土建一标项目部建设者们,专门测算了野生马鹿的行走路线,在道路施工中修建了5条动物通道。仅此一项,就追加投资1000多万元。

不仅如此,在这条道路两侧,建设者们还用石块垒砌了一个个粉红椋鸟的巢。吸引了大批粉红椋鸟,它们为巴里坤草原防范蝗灾立下了功劳。

在巴里坤,保护草原生态环境成为人们的共识。这既有常年进行宣传教育的因素,也有各类项目的影响带动。

人工种植饲草是确保牲畜安全越冬的重要举措之一。近年来,巴里坤加大辖区内天然草场功能区划分,实施科学管理,通过退牧还草、人工种草等,使草原生态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目前巴里坤全县牧草种植面积接近20万亩,苜蓿种植面积6万亩左右。人工种植的牧草优质又高产,不仅减轻了草原载畜压力,而且为牧民收入持续增加提供了保障。

“做好草原生态保护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综合各种因素,统筹考虑。”温斌说,下一步,巴里坤将开展巴里坤草原(湿地)综合调查工作,让生态治理和恢复工作更加精准和科学。同时,继续抓好天然草原补播改良和人工草料地建设,确保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此外,还要动态划分好围栏封育区、禁牧区、轮牧区和梯度放牧区的范围,实现草原生态良好保护与科学利用水平的不断提升。

记者手记

保护草原 揪住转方式巧“破题”

巴里坤草原从2005年被列为“东天山生态功能区重要地区”至今,已走过18年。18年里,围栏封育、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生态补水、补播改良、饲草种植、划定草畜平衡区、化工企业搬迁……一项项措施接连实施。这期间,自治区人大常委会还批准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湿地保护条例》,作为巴里坤草原生态核心的巴里坤湖及其湿地的生态保护工作得到了法律支持。这些措施,让水清草绿、风光秀美的巴里坤草原成为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直观体现。

巴里坤草原生态环境脆弱,生态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攻坚战,需要常抓不懈。不久前,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林草部门对巴里坤草原的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工作进行了调研,对草原退化的成因进行了摸排。除了降水不足等自然因素外,季节性天然草地(春夏秋牧场)载畜能力不平衡的问题,仍在影响草原生态。如何解决?不妨从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入手,引导牧民逐步改变四季游牧方式,向冷季舍饲、暖季放牧的生产方式转变。

实现这一转变,不仅能够让高强度利用的春夏秋牧场休养生息,降低转场成本和接羔育幼成本,还有利于牧区实现人畜自然分离,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近年来,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的实践证明,牧民定居是生态保护、环境整治、民生改善的有效举措,牧民定居后实行的舍饲圈养型农区畜牧业,在综合效益上也已超过了传统的四季游牧型畜牧业,为牧民增收提供了有效支撑。因此,在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工作中,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应当成为一个值得推行的有效选项。

关键词:

责任编辑:hnmd003

精彩推送